植文化的根,行成人的礼丨北师大附外第四届大任始承·成人礼








《小王子》里说: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,使某一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。

而对于北师大附外国际部的孩子们来说,4月12日于莫氏祠堂举行的大任始承·成人礼,则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。

古时成年,男子二十加冠,女子十五及笄。只有行过成人礼之后,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,这代表了一个人承担社会责任的开始。






这是他们为明天的探索世界而进行的文化准备



北师大附外这次的成人礼为国际部专场,作为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,学子远行为求学,更是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内心,带着充沛的文化自信,做好文化准备,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更加坚定的学习和探索世界,让世界看见这份灿烂文明中蕴藏的精神力量。




有人说这样的成人礼略显“浮夸”,但只有真正明白这场仪式背后的故事,才能明白所有的流程都不是流于表面。每个人都因为重视这场成人之礼,在背后用心努力地准备着。



在确定参加成人礼之后,每位同学都会提前参加学习与培训。了解成人礼的来源,找寻这场文化的起点;查阅成人礼的资料,明白其背后的意义所在;学习成人礼的礼仪,希望自己在当天能真正像一位文化的感受者与传承者。



也只有真正地了解,才能带来沉浸式的体验,更是只有沉浸式的体验,才能带来心灵的触动。
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


这是他们在真实场景中的传统文化体验



这一次,我们将场地从往年的校园搭建,移步至莫氏祠堂,尽力还原古时成人之礼,不仅是一次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碰撞,更是让每个人都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成人之于孩子的意义与魅力。



在这样古风的场景中,就不得不提汉服,这一次在场的所有人都要身着汉服,不仅仅是穿上而已。他们知道汉服的构造、来源与意义,由表及里地透彻了解中华文化。



当孩子们走过古砖,便是走过了华夏五千年文明沉淀出的文明与文化,而今天以成人之机遇,传承这一些的重任,已然落在了他们肩上。
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


这是中华传统的礼仪,三次加冠便成人



整个成人仪式,我们严格按照古法进行。一句「令月吉日,始加元服。弃尔幼志,顺尔成德。寿考惟祺,介尔景福。」正式拉开成人礼序幕,此话的含义便是: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里,我将为你初次加笄(或加冠)。愿你抛弃未成年时不成熟的心性,养成成熟的品德。愿你今后健康长寿,吉祥如意。



而这一句话背后的意义,并非仅仅是字面含义。言说之后,便开始冠礼的举行。每一次加冠,都要换一身衣服,每次都要展示,第三次展示,称“三加”。这三种冠由卑到尊,暗示冠者的德性与日俱增,即“三加弥尊,加有成也”。象征人生道路,越走越好。



孩子们就是在三次的更迭中,感受到了自身的锐边,不仅是年龄的增长,更是社会身份角色的变化。每一次变化,他们的眼神就更坚定一些,因为他们越来越明白,成人的意义不仅在于数字,更在于成长。
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

这是家长见证孩子长大成人的重要时刻



当然仪式不仅仅只有向阳的美好,每一个孩子在成人之时,难免会有青春的叛逆。不过今天,这份叛逆在一次次行礼之中,慢慢变成了尊重与爱。
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

因为宾客之中,端坐着孩子们的家长。他们的眼里全部都是孩子,这一刻自己的孩子终于长大成人,以后的人生都要靠孩子自己慢慢奋斗。他们感受着孩子的成长,孩子们也体会到了家长的慈爱。或许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,当彼此身在此情此景之中,自然油生了对于孝道的又一次感悟与理解。



这场仪式,之于家长是见证孩子成人的重要时刻,之于孩子是重新理解家长的重要方式。





当礼成两个字缓缓被说出,宾客散去,有几人仍然在祠堂之内静静而立。感受着一个人岁月的成长,更是将个人的成长带入文明的成长。



今天是孩子们的蜕变,是家长们的欣慰,更是传统文化的又一次被看见。



明年的成人礼,又有一批新的孩子会出现,不同的是成人之人,相同的是我们对于这份文化的传承与热爱。






特别鸣谢
场地:会同村莫氏大宗祠
衣飾妝容:雲想妝造
攝影攝像:雲想影像


(详情咨询可扫上方二维码)


工作人员:南嘉汉服社


会同村介绍:

会同村,据《香山县志》记载,始载于清雍正任子年(1732年),至今已有近290年历史。相传,会同村创始人之一莫与京(号会同)慷慨出资购地,并负担建筑围墙费用,与莫、鲍、谭三姓人家同时定居于此;后人感激莫与京开村之业,乡村名定为“会同村”,并建祠以纪念。

如今,会同村中还存着“调梅莫公祠”、“风起”碉楼、“云飞”碉楼、栖霞仙馆”、“仰云山馆”、“文昌阁”等40多座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古民居等。





校园新闻

微信“扫一扫”关注